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:
 | 网站首页 | 顾城 | 商城 | 留言 | 
载入中…
相关文章
没有相关文章
最新推荐最新热门
专题栏目
您现在的位置: 顾城之城 >> 顾城 >> 评说顾城 >> 众说纷纭 >> 正文
高级搜索
人间可以有这样的爱情吗
——兼评李英的谎言与《命运的劫难》
作者:赵长生 云龙 郑邵延… 文章来源:顾城之城 点击数: 更新时间:2005-2-15 21:19:25 | 【字体:

  值此顾城、谢烨十周年的日子,我们读到了英儿的大量文字,对比真相,我们方才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个女人的无耻与谎言的“绚烂”。还事实以真相、还丑恶以原形,是人世间必然会有人做的事情。该篇文章曾被多个媒体扣压近十年,幸曾偶然收入于《我面对的顾城最后十四天》(顾乡著•国际文化出版公司),现将此文公示于网上,请人们看看天上人间的丑恶,终止到李英为止究竟还有没有底限!

——三位“不平则鸣者”

 


      顾城、谢烨的悲剧事件,举世震惊。当事
    人之一李英(笔名麦琪,即《英儿》一书中的
    英儿原型),沉默半年后,突然撰文《命运的
    劫难》(载于《文汇报》1994年4月21日),
    内容令人愕然。

                ——笔者


  有人说,爱情足以照亮生命。
  有人说,生命可以照亮爱情。
  爱情,曾是顾城、谢烨的第二太阳。爱情,曾使两个相似而又一见钟情的生命拥有共同的情趣、追求、创造和无限美好的感觉。曾几何时,这对年轻而清贫的夫妻,相濡以沫在爱情的富有里,有口皆碑。谁都知道,顾城离开谢烨片刻,会六神无主。谁都知道,谢烨有一句话:只要顾城在唱,我心里就有歌。顾城喜欢唱歌。谢烨曾经在歌声中泣不成声,对友人说:这样的生活真好。我真怕呀,有一天我失去了顾城怎么办?我不知道那样了我该怎样生活下去……
  不幸的妻子不幸言中了一场真正不幸的劫难!
  一九八六年,夏,李英(麦琪)出现了。
  李英绝非如自撰文章《命运的劫难》(载于《文汇报》1994年4月21日)中所称:爱上顾城“是一九九一年十月,我来岛上一年以后了”;而是“我其实第一眼看见顾城,就知道这是我的命,我躲不开的”(引自《顾城绝命之谜》第65页,作者文昕系《英儿》一书中的原晓南)进而无视顾、谢的相亲相爱,不顾劝阻,径直闯入这个家庭。请看今年3月出版的该书是怎样记述的吧(删节处系笔者从略):
  就在那一天(即顾、谢出国前夕。笔者注),咪(即李英。笔者注)哭着告诉我,她爱上了顾城,顾城也爱她!我说:“咪你别胡来,还有雷呢!……雷(即谢烨,笔者注)是那么好,她和顾城是那么和谐,你代替不了她,你不用试。” ……虽然我还像爱妹妹一样地爱她,但我不能再忽视她,忽视她那部分丰厚的精神。然而,我毕竟和雷是最好的朋友,正因为如此,我一定要极力地劝阻英儿……然而不可能了,因为英儿一边哭一边告诉我,她和顾城之间,把什么话都说明白了。我于惊愕之中还心存侥幸,我说:“咪,你千万可别让雷知道,雷那么爱顾城……她要是知道了这一切,我不知道她得有多痛苦……咱们得考虑别人,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……”咪可怜巴巴地望着我流泪:“文昕你别说了,什么都晚了,我和顾城是当着雷的面说的。”“你怎么会呢?!你疯了?!”“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!再不说就见不到了,一下子就说了……”“那雷呢?”“她就坐在那儿,什么话都不说,她一直在看手中的一本杂志。我当时和顾城面对面地说着话,把她几乎给忘了。我后来才想起,她在那种时候,怎么有心思看杂志呢?可是她跟什么事儿都没有一样,一直在看杂志。”我的心一下子凉到了底……我说:“你和顾城都当着雷说什么了?”“什么都说了,想什么说什么。后来顾城还说了那么一句:你和我天生是一模一样的,我们太像了。雷不一样,雷是我造就的。”(引自该书第65页至67页)
  显而易见,李英说谎了,自欺欺人。
  有人可以永远欺骗一些人,也可以一时欺骗所有的人,但是,没有人可以永远欺骗所有人,因为,一切声音中,最强大也最虚弱的,正是谎言。谎言可以散漫开去,历久而经远。然而,没有一个谎言最终不碎在谎言里。今天,逝者已矣,死无对证了。李英大概以为,有机可乘,这样可以洗清自己横刀夺爱的污迹;可以逃避导致一个家庭毁灭的责任;可以背对道德法庭的庄严审判,变被告为原告;可以在两个人丧生、一个五岁孩子沦为孤儿、四个老人在泪水中苦度残年后,自己依然不失“人和诗都很清纯”。错了,李英低估了活着的见证人们,低估了知情者诚实的声音:
  “李英至少撒了一个谎,她说去之前不知道顾城对她是这样的想法,谁都知道,她就是奔人家家庭去的。”一个知情人说。
  “李英早就爱顾城的事情,我们都知道。李英撒了一个谎,她这样撒谎太危险了。”还有一个知情人说。
  笔者还电话采访了《顾城绝命之谜》的作者文昕。文昕说:
  英儿的文章,我不敢读第二遍,很痛心。她怎么可以这么写呢?顾城和谢烨死了以后,她给我的信中一直说她爱顾城,也给顾城姐姐顾乡写过这样的信,还说要为顾城去死。我们都吓坏了,爱护她,劝说她,让她平静下来。顾乡亲眼看见英儿为顾城的死哭得瞳孔都放大了,看见她对空气(顾城)说话,说:“你现在知道我是真心爱你了。”可是,她竟然在《文汇报》上登文章,说自己出国前爱的是另一个男人,怎么可以这么写呢……当年,她当着谢烨的面,表达了她对顾城的爱慕之情,她曾向我哭诉过对顾城绝望的爱,她那失魂落魄的样子如今还历历在目。读她的文章,真让我震惊和痛心,她原本不该这样背离事实。这个悲剧已经够惨的了,她怎么可以落井下石呢?她知道这个好端端家庭的毁灭是怎样到来的。我们曾经是那么好的朋友,像亲姐妹一样,我多宠她呀。可是,我不认得她了,我一看她的文章就真的惊呆了。我不知道英儿是怎么了?她哪里来的自信和力量,把她自己也不相信的话说得这样振振有词。她以此“成名”有什么意义呢?一本《英儿》、两条性命铺成的血路,她竟忍心走下去,真让我为她担心。她怎么可以这样不计后果呢?
  尽管顾、谢已撒手尘寰,死无对证,但是,两人生前合著的《英儿》一书,毕竟留下了遗言(顾城曾多次讲,《英儿》一书是最真实的记实):
  在告别的最后一刹那,确定了他们的恋情。
  其实,亲笔证实自己谎言的,正是李英自己。
  李英曾有一封写给挚友文昕的信,文昕摘编在自己的著作里,据说只是意在使关心李英命运的人们释然。然而,大概谁也没有料到,该信以后竟成了李英谎言的实证:
  命里你是我姐姐的,是你带了我去看顾城,但不怨你,是命呀,遇上的时候一切就已经开始了,好多次想试着躲开那命,想活成咪咪,都没用都没成(引自《顾城绝命之谜》第180页)。
  连最麻木的心灵,也有珍惜爱情的记忆,而李英何以如此健忘?曾经是李英生命的东西,如今在人生的重量,竟不及谎言印有报纸上的轻痕。请人们读下去看看谎言可以有怎样的绚丽!李英说,当时自己爱上的是另一个叫刘湛秋的男人——“和他在晚会上跳舞的时候,我感到音乐如水在夜色里轻轻响起来,那个夜是轻盈的,柔和的,快乐的……第一次,我觉出生活本身有一种轻松和快活,有一种自在和洒脱,是从刘湛秋身上感到的……也许从那个时候起,爱情就已经有我心里萌发了。不是从灵魂的渗透里,而是从血液里流出来的一种感觉,一种无法克制地想接近什么的感觉。”进而,李英又说到顾、谢出国以后的通信:“每一次回信,我都是这样开头的:顾城和谢烨,你们好!我以为这是很清楚的界限。我以为我已经充分表达了我灵魂深处的信仰和尊重。可是,这一次,我又错了。”于是,李英满怀幽愤地喊道:“命运居然开了一个如此残酷的玩笑”,“我相信,命运是在往死里杀我!“
  一个是初涉诗坛、正在谋求职业的女人。
  一个是有家有室、手中小有实权的长者。
  一个是青春年少、深爱妻子的有为诗人。
  其中,到底发生了什么,笔者无意妄加评说。但是,每逢夜阑人静、万籁俱寂的时候,李英不妨“吾日三省吾身”,不妨扪心自问:是谁残酷?是谁在劫难?是谁真真假假,假假真真?是谁为了一个谎言逼真,便推出了一车谎言?如果说这就是爱情,那么,人间怎么可以有这样的爱情?如果说爱情是人生最不卑劣的行为,那么,今天昭示给人们的是什么?如果说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,那么你的爱情又是一种怎样的游戏?如果说爱情照亮过无数生命苦难的极地,是灵魂的精华,比宗教更为神圣,可以使人崇高,那么,此刻又何以使人这般不忍目睹?连自己生命中最真实、最令人心动的那一刻,都要裹上谎言,那么,人们以后可以相信说谎者什么?编造谎言,不仅仅是一种掩饰不良行为的精神自戕现象,更是对人类社会健康的伤害。请问,你当着视丈夫生命为生命的谢烨,向顾城表达爱情时,想过另一颗心有着怎样的绝望、痛苦、难堪和破碎吗?你的侵入,造成谢烨作为一个女人最本质的失去,却又载文称谢烨是你“唯一的亲人和朋友”(见《命运的劫难》一文,你不觉得自己虚伪得有几分可怕吗?你获得顾城的痴情和整个生命的投入时,又和别的情人难舍难分,有过一闪念的内疚吗?一对极具天赋的夫妻,连同他们可能留给世界的艺术与精神再创造一并毁灭后,你有过良心的自责吗?你此刻公开和刘湛秋的恋情时,想过置今天的丈夫约翰(英国人)于何地吗?你说:“我才不忏悔呢,我不欠顾城的,也不欠雷的,我也不欠我自己的”(引自《顾城绝命之谜》第187页李英给文昕的信)。读之,笔者久久愕然。
  李英在《命运的劫难》一文中继续写道:
  这就是顾城疯狂的初夜,是我被强暴的初夜。我觉得自己的身体像螺旋一样地被拧在黑夜的盒子里,无声无息地死了。那个我独自一人的漫漫长夜呵,只有星星近得好像伸手就可以触到……上天,有什么东西突然碎了,在我和顾城之间,有什么东西突然从天上摔到了地下。那个命运的黑盒子,里面透出火焰的光芒来,黑色的光芒。我喊,用足了力气嚷:滚开!声音在那个黑盒子里炸开了。顾城像一截烧毁的树桩,随着那声音直僵僵地倒了下去。我的眼前是一片冰冷的黑暗。我要走。顾城要去死,谢烨带着哭声苦苦地求我说,你别走,你不能走,你走了他就活不了了……这种折磨和煎熬最终如何导致成爱情,我自己也不知如何解释,也许很容易解释(删节处系笔者从略。)
  莫说顾城已成亡灵,再难申辩。
  莫说不安本分,不顾劝阻,不远万里,扑向“我的命”般的恋人——初夜不是两情相悦而是被强暴会有多大可能性。
  莫说说谎言可以得到的,只能是人们难再信任。
  莫说中外古今称热恋情人的“初夜”是遭受“强暴”堪称罕见。
  ——那么,请人们阅读一下被李英称为“永远说实话”(引自《命运的劫难》)的顾城和“唯一的亲人和朋友”的谢烨,在两人合著的《英儿》一书中,对此有着怎样的记实:
  她第一次那么温和地看我,是在山顶小屋,眼里燃着烛火,她找到了她的浪漫气氛,微红的空气,点着灯,我们的手握在一起,她眼神明静,轻柔地仰倒。我抚摸她。心里是梦幻般真切的感觉……英儿我不对你说,我隐约觉得你的身体有一个历史。有一些事情,但我不去问它,我知道你很照顾自己的心,我的自尊心更强,也更脆弱。我回避这件事,只会隐隐约约地想,就是有也请你不要告诉我,因为那清晰的刺会刺伤我以至终生。可是那疑惑总是淡淡的。在第一个夜晚你给我,好像并不陌生。你一下就开放了。这不是我准备好的事情……英儿知道我爱她很多年了,可她找不到她的爱。她的脑子里装着别的东西。那个晚上到来的时候,我们在山上点了小灯,她的神色才柔和起来,她仰倒让我爱她。第二天我给英儿画画时,她说她要走。她的神色更陌生了,我简直疯了,所有时间都充满了痛苦和挣扎。我一次次要了她,我到她的屋子要她。我没想到她那样就给我了,那么顺从,这种感觉毁坏着我……[引自《英儿》一书中“初夜(二)”、“初夜(三)”、“散页(七)初到岛上,一九九〇年”。作家出版社1993年11月第一版版本。删节处系笔者从略]。
  一些熟知顾城的人说,顾城有不少毛病,但是从未发现他用谎言骗人的劣迹。那么,孰真孰假,留待读者明断。有人读了《命运的劫难》一文,说:“李英在收到顾城夫妇邀请的同时,还说收到‘日本和美国’的朋友‘两份邀请’。日本和美国比新西兰那座荒凉的小岛有魅力多了,她干嘛不去日本美国,偏要万里迢迢去小岛找顾城呢?”李英的挚友曾说:“你代替不了雷,你不用试。”李英说:“我没试,我一直在心里想,偷偷地想,但我想也不敢想……”(引自《顾城绝命之谜》第185页)。应该说,李英横刀夺爱后,不顾劝阻,万里迢迢去找热恋着的顾城,对于可能出现在两情相悦相欢,不会是没有准备的。那么,李英称自己被自己热恋着的情人“强暴”,以及在此以后的岁月里才爱上对方,这些说法还剩下多少真实呢?真不明白,顾城——一个“在和语言的较量里,不屈不挠,恪守信念,从不向公众或语言本身妥协”的书生,竟然惨败在人自身的虚弱里,雾迷双眼,爱上了如此不该爱上的人,还写下遗嘱,要为她去死。悲夫!生前已经付出代价,死后代价更深重,应验了自己遗嘱中的一句话——“你让我死不干净”!如此悲剧,如此代价,不忍闻睹再三,实在当为天下者戒。
  顾城死后,李英曾经有过这样的文字:“顾城在我的心中落下去,又升起来,我在顾城心里也是如此吧……最后全是爱情,那一次又一次无法抵挡的潮汐是我们最后的欢乐。一点儿也不悔的是今生遇了顾城,最终扔了一切爱了顾城。命里我们是一个死也是平常事”(引自《顾城绝命之谜》中李英的亲笔信,第188页)。然而,一个半月以后,李英发表了充满谎言的文章——《命运的劫难》,对自己“爱过”的生命和依然“爱着”的亡灵,对“命里我们是一个”的另一半,予以了最后的也是最重的一击!毁灭,就这样延续着又一个毁灭……
  至此,应该给李英的爱情一点聚光、一点解析、一点透视了。公正地讲,李英是爱着顾城的,不乏深刻、真实和强烈。也应该讲,李英同时对“另一个男人”“从血液里流出来”的爱情,可能也是同样。李英需要情爱,有如沙漠渴望雨水,不足为怪。但是,这种情爱,视他人为无物,以极端的自我、自爱、自珍为中心,索取大于给予。因此,人们难以从类似的情爱中看到宽容、奉献、忠贞、怜悯、诚实和理解,而更多地看到的是狭隘、占有、放任、薄情和对对方视若生命的情感、精神、憧憬予以漠然无视,甚至可以残忍到“他死不死,我不在乎”(引自《命运的劫维》)。这种情爱里,自己的荣辱、喜怒、欲情和种种小感觉,高于一切。于是,欲情莫辩,真假难分,恨爱无常。于是,真诚爱上有家室的顾城时,也同时真诚爱上有家室的刘湛秋;称“命里我们是一个”时,又予以毁灭性的一击;分明“对这个悲剧的发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正是她闯入了顾城和谢烨甜美的生活,破坏了他们往日的宁静。她利用了顾城的感情。霸占了谢烨的丈夫,赶走了小木耳。在他们对她十分信任时,后来又突然离去,并且盗窃了他们的财物,把顾城的精神推向了崩溃的边缘,对这个悲剧的发生起了导火索和催化剂的作用”,(——谢烨友人语。笔者引自《啄木鸟》1994年第2期)李英却称自己遭遇了“命运的劫难”。于是,取爱情为己用,弃爱情为己用。于是,有了孤影自怜的悲诉;有了弱态生娇的哀怨;有了踏着谎言留下的鲜血,继续走着自己的谎言历程。于是,真正的劫难中,谢烨的母亲痛不欲生,心脏病突发,住进医院;顾城的父母突失儿子儿媳,以泪洗面,常常泣不成声,靠速效救心丸度日。于是,人类精神进化不够彻底的那一部分,如此无情地体现在李英自称“没有一件事我要忏悔”的爱情悲剧里。于是,有了不平则鸣,有了知情者诚实的声音,有了笔者还谎言以谎言的文字,即使没有笔者的文字,真实的声音也不会死去——我们自信这种断言的生命力。
  几千年了,我们有过太多漫延谎言的耻辱。
  几千年了,我们有过太多揭穿谎言的荣光。
  尽管世态炎凉中,最不堪一击的,常常是谎言,但谎言依然拥有自己的实力。当谎言成为一种艺术时,可以入诗入画,可以配乐而歌,可以辉煌华贵,可以哀啭久绝,但是,谎言毕竟是谎言,如同极丑极恶毕竟是极丑极恶。
  温过而求新,可以为师矣。智者有云。
  往事不可及,来日犹可追。仁者有云。
  在失实多了的时候,为后果想一想。在自怜多了的时候,为别人想一想。在相恋的时候,为神圣的责任想一想。在拒绝忏悔的时候,为今后人生想一想。那么,李英称为“曾经拥有的灵魂和信仰”,自然会重新生出光彩。笔者以为,此为人们的希望,诚然,亦为笔者之希望。
  如果说,顾城在这场悲剧中,错误深重,那么,其中致命的错误,就是不该把诚挚湿热心,交给谢烨后,又太过盲目地交给了李英。如果说谢烨也有失误,那么,其中格外的欠妥,就是不该主动引李英上岛,甚至入室,太过宽容和友善。如果说李英逼使顾城——“你得选择”(引自《命运的劫难》),顾城没有遗弃结发妻子,倒是一错再错中的正确。如果说万念俱灰中,作者写下了“一部真实的情爱忏悔录” ——《英儿》,那么,这部诞生自精神巨大伤口的灵魂孤本,是毁灭性的,更是净炼性的,属于生命极地的绝痛,属于爱情悲剧中太过惨烈的美,令人不忍回视而又必须正视。《英儿》令人遗憾地成为顾、谢合作的绝笔之作,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叹为观止的珍品。以对个人罪错的评判,代替艺术价值的取向,是不够公正的,也是短视的。李英虽然是《英儿》一书中的原型,但是对该作的理解,依然远远没有离开自我。至于李英称《英儿》“是从血液里流出来的报复的火焰,带着蜇我的无数尖刺,置我于死地的尖刺”(引自《命运的劫难》),一言既出,那就留待今天和明天读者的评判吧。至少笔者认为,这不像是顾城的本意,更不是合作者谢烨的初衷。仔细读来,作者对自己的刻划,同样有着切割一般的锋利,同时又都留有一定的艺术空间。应该说,人的灵与肉中,有多少迥然不同的质、色,多少相去甚远的化合分离,对同一作品,同一事物,就会有多少迥然不同、相去甚远的见解,不可勉强。此是题外话。
  可以说,李英在刊登谎言的瞬间,一个巨大的失去完成了,自己劫难了自己。可以说,哪里有劫难,哪里就有谎言。谎言,尽管几乎比人类文明史更悠久,但是,谎言者不败给诚实者,实属罕见。可以说,只有以诚实者的名义,反思这场劫难,才能将死者的悲剧升华为警世寓言,以启悟人生。
  星移斗转,物是人非。
  生死界限隔开了李英和顾、谢。一个依然在自爱自忴,言之滔滔;两个已经归于沉寂,永无声息。那么,敬请世人明断:谁是劫难者?
  ——天地不容作伪,作伪天地不容!

文章录入:鹤莲    责任编辑:鹤莲 
  • 上一个文章:

  • 下一个文章:
  • 【字体: 】【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     网友评论:(只显示最新10条。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)